前幾天我在Atlantic雜誌上看到一則散文,標題是「爸爸只是想幫忙」,副標題則寫:「為孩子犧牲會讓父親們更快樂;認可這種犧牲,會讓全家都更快樂。」
光是標題就讓我猛點頭。
許多爸爸們會開玩笑說,自己在家裡是地位最低的:媽媽是老大、再來孩子、再來寵物、最後才是爸爸。當然,有些男人回家就的確變成低能動物,但大部分其實只是不想爭。
事實上,我身邊認識的大部分的父親,真的個性都很好,也很樂於幫忙,時常為家人犧牲。他們知道自己對家務和教育不是很懂,常被稱為豬隊友,做個豬鼻子自嘲一下也就過了,但有時候也不免覺得自己像個城市的基層勞工:垃圾倒了沒人注意,但沒倒的時候,就一定會被注意。有疏失當然該被指正,但疏失1次的同時,希望大家不要忘了那未疏失的99次。
許多傳統的父親不擅於言詞,孩子長大一直與父親感覺很疏遠。到了我們這一輩,比較能與孩子抱抱摟摟,跟他們說我們愛他們。相對的,我們也應該更重視溝通。即便很忙,但絕對不能在該溝通的時候說自己太忙。
我相信一家的和諧,是全家共同努力出來的,沒有任何一個人非得需要扛所有的責任。孩子不是對手;大家都是隊友。
今天我父親跟我說:「你們的家庭氣氛也令我感覺很溫暖。」這句話讓我真的很感動。我父親過去一年多都在台灣,也看到在疫情之下,我們如何努力維持正向快樂。無論是在學習或品格發展,一個和睦、情緒穩定的環境,真的是孩子最需要的。
今天是國際父親節。
對所有默默付出的父親們,讓我們給彼此一個high five,高舉一杯吧!
我們不總是做得很好,但我們絕對願意付出。
而再累再煩,一聲真心的感謝,就能讓我們心滿意足,正如那篇文章所寫:
「為孩子犧牲會讓父親們更快樂;認可這種犧牲,會讓全家都更快樂。」
#感謝隊友們
#我愛你們